南京在线 投稿QQ:165687462 TEL:400-664-0084
导航:南京在线 > 生活视窗 > 正文
零碳世界冠军:欧莱德斩获北京双大奖,引领美妆迈向永续
时间:2024/7/30 11:32:44作者:牛海滨 来源:南京在线

    7月最后一周,北京迎来了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。作为碳中和与ESG领域的焦点活动,本届零碳节吸引了超过300家全球绿色品牌参会,其中包括美的集团、雀巢、PUMA、海尔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。

    1.jpg

    欧莱德创办人暨董事长 葛望平 与 总经理 蔡怡穎 现场领奖

    在这一强大竞争阵容中,来自亚洲的中小企业“欧莱德O'right”与“O'right | PRO”脱颖而出,荣获了“2024双碳典范企业奖”和创办人暨董事长葛望平的“2024双碳先锋人物奖”。

    2.jpg

    欧莱德荣获国际绿色零碳节”双碳典范企业奖”和”双碳先锋人物奖”

    3.jpg

    欧莱德创办人暨董事长 葛望平荣获”2024双碳先锋人物奖”

    作为零碳美妆企业,欧莱德自2006年起便启动绿色永续革命,2011年就达成「第一支零碳洗发精」,持续推动绿色标准,引领美妆行业迈向永续发展。其在ESG与净零碳排放领域的典范表现,不仅增强了国际间的绿色影响力,也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碳中和目标。

    双碳先锋葛望平:全球品牌都会变绿,迟早而已

    提到品牌创办的初心,欧莱德创办人兼董事长葛望平感慨道:“因为我本人是过敏体质的人,但生活日常用品里难免有高敏感、过敏性的物质,我想排除这些东西,从我自己的产品开始改变,渐渐扩大到改变周遭其他人,乃至改变社会,一起让世界变好。”

    欧莱德21年来坚持走绿色永续创新之路,是深刻认识到自然风险即财务风险,碳是负债也是资产。企业在ESG时代不加速转型,就可能被淘汰,需重视社会和环境利益,视绿色转型为企业的“第二成长曲线”。

    4.jpg

    欧莱德创办人暨董事长 葛望平 分享”GEP时代来临”主题演讲

    在双碳领域和经济效益上的成绩,欧莱德证明了净零碳排放不仅是企业责任,更是机会、竞争力和生存力。亚洲中小企业通过践行零碳永续发展理念,也能登上国际舞台,成为全球零碳企业的典范。

    对消费者而言,选择永续产品就是一种减碳行为

     以一瓶洗发水为例,消费者购买之后用于洗发的冲洗用水、生成热水所需的瓦斯、电力,大约占9成,欧莱德除了减少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,已储存未来5年碳权,抵换消费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,从而达成全面性碳中和。

    欧莱德是全球美妆第一个拥有「碳存簿」的企业,同时展开TCFD、SROI、CROI 永续投资管理,未来加速创新负碳的产品与服务。领先同业制定企业内部碳定价并拥有 VCS 水力发电碳汇存簿,将环境成本透过碳价转换为企业成本。

    谈到企业生产永续产品和与民众的关联,葛望平说道:“企业除了做可持续发展产品和服务之外,更重要的是环境教育。我觉得教育才是根本的改变,从产品体验出发,将来愿意支持绿色消费的人会越来越多,因为气候变迁,我们总得要去调试和因应。”

    一个对人类、社会、地球都好的品牌

    欧莱德致力于推动零碳美妆,通过一系列绿色变革引领全球美妆行业迈向永续发展,创造了“欧莱德标准”。这一标准涵盖了从产品到内料,贯穿减塑和减碳的举措,降低对地球环境的冲击。

    欧莱德的零碳产品均来自绿色工厂制造,实践100%绿电使用和零废水排放,采用100%纯素原料并通过美国USDA生物基天然永续认证,使用100%PCR(Post-Consumer-Recycled)再生材料包装与FSC永续森林用纸。自2017年至今已阻止600万个塑胶瓶和压头流入大海或焚化炉。最终,经过第三方查证,达成全产品碳中和。

5.jpg    

    欧莱德零碳绿色工厂

    6.jpg 

    欧莱德绿色标准

    不仅如此,欧莱德还将消费者使用阶段所产生的碳也做到碳中和,实现了范畴三的全面碳中和,成为全球零碳企业的先锋与典范。

    未来的企业都必须是ESG企业

    葛望平相信,当个人的力量集合成团体的力量时,我们就能改变世界。期望通过欧莱德的成功经验,推动更多企业投入净零转型,鼓舞全球企业朝向净零永续发展。“GDP的时代已过去,未来纳入考量人类福祉和自然生态的GEP(生态系统生产总值),才是经济实力!”

    7.jpg

    欧莱德齊名美的集团、海尔集团、雀巢、PUMA等国际知名企业荣获2024国际绿色零碳节双大奖

    

关于我们 - 广告服务 - 网站地图 - 会员专区 - 客户服务 - 疑难解答 - 联系我们
Copyright© 2007-2018 www.nj.net.cn 南京在线 版权所有
中国·南京 粤ICP备15080520号